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4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落实《实施方案》要求,本期特约请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撰文,分享本地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经验。
坚持“健康第一”理念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厅长 赵振华
安徽省教育厅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压实主体责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强机制,逐步完善顶层设计。2019年1月,安徽省出台省级近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明确省级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定期召开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包括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等14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日常工作落实机制,推动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队伍,不断加强宣传指导。成立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和省级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咨询、研究、指导等作用;持续加强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卫生专干和儿童保健专业人员3.07万人次;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兼职健康副校长选聘工作,目前配备到位8725名;组建省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500余次。
减负担,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印发《安徽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完善“双减”工作政策体系。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建立起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控制时间达标比例达100%。目前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4750所,压减率分别达100%、94.02%,“营改非”302所,完成率达100%,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
增运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部署各地开齐开足体育课、全面实施体育家庭作业、每天开展2次眼保健操和30分钟大课间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2021年,组织省级青少年体育比赛200余项次;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1150余次,参与人数达76.5万;举办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和亲子运动,20多万名儿童青少年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抓协同,着力加强家校联动。在全国率先发布“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系列授课视频,提高家长防控意识和参与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视力健康意识,努力实现近视防控“全时段”覆盖;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平台,指导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严考核,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从2020年起,每年开展对各市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健康安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及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含视力指标)以及课业负担相关情况纳入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纲要和指标体系、全省学校卫生督查范围。
加强统筹 建立近视防控长效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友谊
广西壮族自治区扎实做好近视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21年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坚持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确保近视防控抓在“合”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近视防控纳入“健康广西”“广西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大战略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全区“一盘棋”的大防控工作格局。成立由自治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防治结合、医教融合”工作模式,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管理网络;出台《广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广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求、部门职责和保障措施,将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
统筹健康增值、减负降压,确保近视防控功在“常”上。自治区坚持把近视防控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督促指导学校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程中视力保护、近视防控等内容,制作预防近视动漫课件、书签等,不间断开展用眼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把近视防控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渗透在校园生活。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18年以来,统筹下达专项资金464.9亿元,支持各地新建改扩建学校3.7万所(次);全面落实中小学体育课时标准要求,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赛事活动,年均开展赛事活动80余项;充分用好“双减”政策实施带来的“护眼红利”,大力推进“双减”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
加强监测干预、市场监管,确保近视防控赢在“早”上。防控近视,关键在早发现、早处置,监测干预和市场监管不可或缺。自治区制定出台了《广西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开展视力监测和干预;大力推进监测点建设,全区近视筛查监测点从2018年的29个扩增到2021年的111个,实现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全覆盖;重点关注低龄儿童眼健康,及早发现儿童视力不良问题并有针对性实施干预;加强对眼视光产品质量、计量、广告、检验检测机构等领域的监督,净化市场环境。
强化宣传引导、联防联控,确保近视防控效在“长”上。统筹内宣外宣、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充分利用报、台、网、端、微等平台,通过消息、通讯、综述、图文、视频等形式,加强近视防控政策解读、成效宣传、经验推介,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力量;开展“万名医生进校园”服务行动,实施“启明行动——眼健康,从娃娃做起”主题宣传义诊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协作,用足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联谊、致家长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渠道方式,增强家庭近视防控意识;引导鼓励家长陪同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放松眼睛,更好护眼。
综合施策 创新视力健康管理模式
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周静
湖北省主动作为、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2021年湖北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20年下降2.1%。武汉市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构建近视防控体系。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湖北省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落实、家庭参与、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制定《湖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对连续两个年度考核评议“C”等的市州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
坚持战略前移,创新视力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以促进学生视力健康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学校为平台,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模式。每年对全体中小学生开展2次视力健康监测,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建立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学生近视防控重点内容管理制度:每日——读写姿势要正确、课间远眺要坚持,坚持两操和阳光锻炼1小时;每周——完成爱眼作业、评价用眼习惯;每月——班级护眼评比、爱眼心得交流、爱眼故事分享;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1次爱眼护眼专刊、1次近视防控工作评估会。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视力健康良好生态。印发《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近视防控宣讲工作的通知》,组建由多学科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组成的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在全省17个市州开展全覆盖宣讲调研。2022年上半年,在8个市州宣讲32场,线下参加1299人,线上参加16.99万人。举办全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培训班,传播健康理念。
强化综合施策,做好近视防控“加减法”。切实做到“一增、一减、一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通知》,全省义务教育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达92.19%,实现全省4169所应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制定“五项管理”措施,组织全省3000余名责任督学到校督促落实“双减”要求;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建立健全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印发《湖北省中小学校卫生室建设和校医配备实施方案》,建立多渠道校医配备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培育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推动武汉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咸宁和宜昌全国改革试验区及武汉市江汉区、宜昌市伍家岗区、汉川市、监利市等全国试点县(市、区)建设。在全省推广“武汉经验”,支持武汉、咸宁、汉川等地设立视力健康管理校长工作室、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指导工作站或服务中心,评选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学校300所、校长工作室240个。首批遴选示范县(市、区)25个、“光明学校”100所。
做好近视防控宣传 优化干预治疗措施
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明
山东省探索建立多措并举、防治结合、宣教有力的工作模式,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连续两年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教育部认定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
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近年来,山东出台实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试行)》等文件制度,建立起综合防控政策法规体系;设立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承担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建档、预警及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建立“山东省学校卫生保健培训基地”,以近视防控为重点,实施全省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教育督导问责事项,提出“近视率连续两年上升的市、县(市、区),对所在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时降低一个等次”要求,切实推动防控工作在各地落地见效。
创新手段方式,优化干预治疗措施。持续开展规范化近视筛查流调,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筛查、诊断、视功能分析“三级监测”系统;推动建立山东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与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利用山东省学生健康网为全省儿童青少年建立包括视力健康状况在内的电子健康档案;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的近视防控关键技术和方法,构建科学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网络、三级监测、三级预警、三级防控”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凝聚防控工作合力。依托山东教育电视台全力打造《新课堂·健康校园》系列节目,连续三年举办“眼视光发展与近视防控国际论坛”直播活动,卫视信号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入网20多个省份,覆盖4.5亿人;组建由29名专家组成的省级宣讲团,开展线上科普讲座50余场,连续举办“光明的未来——千万学生近视防控大讲堂”爱眼日活动,出版发行近视防控科普读物22.5万册,惠及4800余万人;通过“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家庭教育访谈”“百万家长进校园”“万名教师访万家”等品牌活动或平台,大力宣传近视危害。
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防控长效机制。制定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善学生评价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对增加体育课时、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及劳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机构,出台办学规范“十五条”。制定全省“双减”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30余个,建立校内办学行为监管全链条工作体系,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减轻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氛围。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株洲护目亭视光视力科技有限公司 | 沈阳金瞳恒嘉视力保健有限公司 | 视立美视光科技集团 | 北京国宏康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 奇明堂视力矫正中心 | 河南健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22版权所有沈阳市辽中区鑫美视力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室All Rights Reseved.
`公安备案号:辽公网安备21011502000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