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从娃娃做起
发布日期:2024-12-07睛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心灵的窗口,保护眼睛需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拥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那么如何保护儿童眼睛,让其正常发育,您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吧!
儿童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0-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眼睛异常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眼病筛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眼健康习惯。
婴儿期:(0-1岁)
儿童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如何发育的?
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只有光感,出生后视力才逐步发育。一般情况下,1岁儿童视力可达0.2,2岁儿童视力可达0.4以上,3岁儿童视力可达0.5以上,4岁儿童视力可达0.6以上,5岁及以上儿童视力可达0.8以上。另外,立体视是分辨物体远近、凹凸的能力,儿童的立体视也是逐步发育的,大约5~6岁基本发育成熟。
1.家长若发现婴儿眼睛有脓性分泌物、经常溢泪、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或瞳孔区发白等,应及时就诊检查。
2.健康儿童应当在满月、3、6、8和12月龄进行眼科检查。
3.早产儿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致盲,必须遵医嘱进行眼底检查。
4.婴儿视力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亮度。白天要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夜间睡眠应关灯。
5.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卫生。
幼儿期(1-3岁)
1.家长若发现幼儿视物过近、瞳孔区发白、畏光、眼位偏斜或歪头视物、眼球震颤等异常表现时,要及时就诊。
2.家长至少每年带幼儿进行一次眼病筛查,筛查异常者应遵医嘱进一步检查确诊,及时矫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3.2岁以下幼儿应避免使用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
4.不要让幼儿玩铅笔等尖锐物;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等洗涤剂。
5.教育和督促幼儿经常洗手,不揉眼睛。
6.不要带患有传染性眼病的幼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学龄前期(3-6岁)
1.家长若发现幼儿视物距离过近或眯眼、频繁揉眼睛、眼位偏斜或儿童自己表述眼部不适,应及时就诊。
家长至少每年要带幼儿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儿童双眼视力3岁0.6,4岁0.8,5岁及以上1.0位基本正常。视力若不能达标,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主要是由于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或发育滞后等所致,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学龄前儿童一般都是远视眼,需要预防近视吗?
近视预防应该从出生开始。家长要从小就给儿童一个健康的视觉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儿童视力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亮度,白天要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夜间睡眠时应关灯。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均衡营养。家长应该多带儿童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应带儿童到医院建立眼保健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征兆并进行干预或矫正。
早期预防儿童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儿童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儿童近视过早发生。因此应保证儿童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尽可能让儿童“目”浴阳光。
(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
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教育儿童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儿童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眺5~10分钟缓解视疲劳。建议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的方式进行阅读,避免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三)限制电子视频类产品的使用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儿童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四)其他措施
给儿童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台灯时也要同时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室内充足亮度。合理安排儿童膳食,均衡营养。确保学龄前儿童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
武汉市新洲区和平社区开展老年人眼健康公益活动
极目新闻通讯员 郝英杰 陈小霞为关爱老年人眼健康,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4月21日,武汉新洲区三店街道和平社区及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联合艾格眼科医院,在社区老年人服务中
发布日期:2025-04-23 -
家校医协同共筑学生视力防线|东安县明德学校开展近视防控专题科普活动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陈甜)当学习时长遇上用眼健康,这道教育难题如何破解?近日,东安县明德学校报告厅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没有成绩单和试卷,取而代之的
发布日期:2025-04-23 -
共筑护眼防线 守护光明未来|东安二小扎实推进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舒志芳)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科学监测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切实筑牢近视防控"第一道防线",近日,东安
发布日期: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