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股民视力“崩盘”,10分钟手术让她“满血复活”!
发布日期:2025-10-22福建61岁的张阿姨是位资深股民,
常年与K线图、财报打交道,
好视力对她而言是“刚需”。
可半年前,
她的双眼视力突然“掉链子”:
看屏幕上的数字像蒙了一层雾,
戴老花镜也无济于事。
到东南眼科医院检查后,她被确诊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视力仅0.02,左眼视力0.15。
“白内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青光眼等并发症。”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东南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学科带头人赵广愚副主任医师指出,像张阿姨这样对远、中、近视力都有高要求的群体,如果接受传统白内障手术治疗,只能解决“看得见”的问题,但近距离用眼时还需要佩戴老花镜。
赵广愚院长为患者做检查(资料图)
从“有刀”到“无刀”:飞秒激光+三焦点晶状体,定制“全程清晰”视界
针对张阿姨的需求,赵广愚团队制定了“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二焦点人工品状体植入”的个性化方案。这场仅用了10分钟左右的手术,成为她视力重启的转折点。
所谓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是通过LenSx飞秒激光系统替代传统手术刀,完成切口制作、晶状体撕囊、劈核三大核心步骤。“过去靠医生经验手工操作,现在全由电脑数字化控制,切口误差缩小到微米级。”赵广愚院长解释,飞秒激光的“微创”特性让手术切口仅1.8毫米,配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在解决白内障问题的同时能同步矫正老花、近视、远视。
术后第一天拆纱布时,张阿姨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点开炒股APP——熟悉的K线图清晰呈现,连小数点后的数字都分毫毕现。术后复查,双眼远、中、近视力均恢复到0.8,满足炒股、看手机、日常活动等的需求。
技术革新背后:从“治盲”到“优视”的跨越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过去,患者术后能“看得见”已算成功;如今,随着生活品质提升,“看得清”“看得舒服”“看得持久”成为新需求。
东南眼科医院紧跟国际眼科技术前沿,早在2016年就引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开展老花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涵盖医生、教师、设计师等多个群体,其中也包括该院的几位眼科老专家。
“曾经有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接受手术后不仅能看清黑板上的板书,还能辅导孙辈作业;另一位70岁的高尔夫爱好者,现在挥杆时再也不用眯眼找球。”赵广愚表示,技术的进步让白内障治疗从“复明工程”升级为“视觉质量优化工程”。
飞秒激光的三大优势,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其一,微创精准——电脑控制切口,避免人为误差,降低手术创伤;其二,损伤更小——激光间劈开混浊晶状体,实时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控确保操作安全,术后恢复更快;其三,视觉更优——关键步骤标准化,为三焦点等高端晶体提供精准平台,真正实现远、中、近全程清晰。
赵广愚强调,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确切手段,而选择适合的人工晶状体,能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焦点人工晶状体不仅能解决白内障、老花眼,还能预防部分因晶状体混浊诱发的青光眼等问题。
-

福建老股民视力“崩盘”,10分钟手术让她“满血复活”!
福建61岁的张阿姨是位资深股民,常年与K线图、财报打交道,好视力对她而言是“刚需”。可半年前,她的双眼视力突然“掉链子”:看屏幕上的数字像蒙了一层雾,戴老花镜也无济
发布日期:2025-10-22 -

从“感光”迈向“识形” 视网膜下微芯片助黄斑变性失明患者恢复视力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结合一副高科技眼镜,首次真正提供“形式视觉”,
发布日期:2025-10-22 -

昆明爱尔眼科医院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助七旬闺蜜重拾清晰视力
近日,昆明爱尔眼科医院住进了一对特殊的患者——相识近50年的同岁闺蜜马奶奶和汪奶奶。她们在同一天接受了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手术,成功摆脱了多年来的视力困扰,重获
发布日期:2025-10-22